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优化生育政策、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策略。虽然家庭生育决策的质量-数量理论为政策优化提供了经济视角,但该理论未能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心理动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作用。本研究基于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宏观社会观念与微观个体期望在生育决策中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传宗接代观念与生育子女数量偏好呈正向关联,但对子女成就的高期望则削弱此联系。特别是在对个人成就期望较高、生活幸福感较强的中青年群体中,传宗接代观念与子女成就期望呈替代关系。这反映出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的转变,个人成就和幸福感成为生育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生育政策需综合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以精准理解生育行为,优化人口结构。
465 | 0 | 3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 高亚飞,吴瑞君.个人所得税改革、家庭间接税负与家庭生育决策[J].人口研究,2023(1):115-128.
[2] BECKER G S,LEWIS H G.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ldre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81(2):279-288.
[3] ANGRIST J,LAVY V,SCHLOSSER A.Multiple Experiments for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ldren[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10,28(4):773-824.
[4] 张书维,胡鑫雅,王宇.助推生育意愿的默认选项效应研究:以“二孩”为支点[J].公共行政评论,2022(5):4-26.
[5] 王培杰,彭雨馨,张友浪.政策设计、政策认同和生育偏好——基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反馈效应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22(5):27-48.
[6] JENNY T,SARA Y.The Flexibility of Fertility Preferences in a Context of Uncertaint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18,44(1):87-116.
[7] 乐菡,杨昕.夫妻生育分歧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解释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偏离的新视角[J].人口学刊,2023(4):30-40.
[8] 高晓君,魏伟.女人当家?单身生育和性别角色的重新协商[J].妇女研究论丛,2022(3):103-113.
[9] LESTHAEGHE R,SURKYN J.Cultural Dynamics and Economic Theories of Fertility Change[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988,14(1):1-45.
[10] 夏璋煦,丁守海.人力资本贬值预期对女性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职业生涯动态视角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23(4):67-82.
[11] KAHNEMAN D,TVERSKY A.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tuitive Probability:A Reply to Jonathan Cohen[J].Cognition,1979,7(4):409-411.
[12] 刘金东,王佳慧,宁磊.代际流动如何影响生育意愿?——来自收益端的新视角[J].财经研究,2023(11):140-154.
[13] 李宝礼,邵帅.不安居、则不乐育:住房状况与青年人口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2(3):53-62.
[14] 陈纬,罗敏敏.“该生”妈妈为何不生?——基于重庆市10位母亲的深度访谈[J].中国青年研究,2022(3):4-14.
[15] 晋洪涛,郭秋实,史清华.村庄里的“家”与“面子”:农户为何不愿退出宅基地——基于非正式制度嵌入性的一个解释[J].中国农村观察,2022(4):42-57.
[16] GREGG G S.The Middle East:A Cultural Psychol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23-64.
[17] 陈心想,何钧力.养老金融化的社会学分析——基于“物质—情感”双重需求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22(11):31-39.
[18] 石人炳,王俊.中国婚育文化的变迁及其人口学影响[J].人口研究,2023(6):78-90.
[19] 谢小平,付康,邹文理.望子成龙、机会不平等与生育意愿[J].南方经济,2023(5):48-63.
[20] 龚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实践要求[EB/OL].(2022-03-25)[2024-04-08].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22-03/25/c_1128502005.htm.
[21] 项久雨.现代性悖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6):43-48.
[22] 袁小波,杜鹏.“养儿防老”还是“传宗接代”?——老年人对子女的角色期待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发展,2023(6):100-110.
[23] 韩雷,李舜.宗族文化能够化解“少子化”现象吗?——基于CFPS2014数据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文汇,2022(6):99-118.
[24] 杨发祥,闵兢.“鸡娃”的生成:现实图谱、制度型塑与文化建构[J].学术论坛,2022(3):83-96.
[25] 边恕,熊禹淇.内卷背景下教育期望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和机制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3(5):2-11.
[26] 朱州,赵国昌.高等教育与中国女性生育数量[J].人口学刊,2022(1):16-31.
[27] 李洁,吉来诗琴.从“家庭”走向“社群”——“都市中产全职妈妈”社会参与的路径与价值探析[J].妇女研究论丛,2022(1):10-22.
[28] 王敏.农村青年社会阶层认同、幸福感与生育意愿研究——兼论性别差异性[J].兰州学刊,2023(7):144-160.
[29] 高玉春,计迎春.中国式丁克的形成路径探析[J].青年研究,2023(3):1-13.
[30] ERIKSON E H.Childhood and Society [M].New York:WW Norton & Company,1994:32-48.
[31] 风笑天.三孩生育政策与新型生育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98-105.
[32] 石智雷,邵玺,王璋,等.三孩政策下城乡居民生育意愿[J].人口学刊,2022(3):1-18.
[33] 於嘉,沈小杰,谢宇.中国育龄人群生育潜力影响因素的随机实验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3(2):19-35.
[34] 裴谕新,龚泽玉.“鸡娃不如鸡自己”: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女性的母职再造[J].妇女研究论丛,2022(5):70-82.
基本信息:
DOI:10.20158/j.cnki.ylggzl.2024.03.010
中图分类号:C913.1;C924.21
引用信息:
[1]张煜婕,张金凤.传宗接代观念、子女成就期望与生育子女数量偏好——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岳麓公共治理,2024,3(03):98-111.DOI:10.20158/j.cnki.ylggzl.2024.03.010.
基金信息:
202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和培育项目: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抑郁群体社会融合有效性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2023BS080)